|
|
|
|
2009/1/16 14:22:47 杨涛/文 阅读次数: 3494
|
|
日前,我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超两月,且力度不断增加,究其原因,一是经济指标不理想,未来通货紧缩压力开始出现,政府希望增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以抵御经济下行风险,二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,表达政府今年扩大流动性的强力姿态。 某种程度上说,面临未来经济下行风险,宽松货币政策更主要是通过“符号作用”来稳定公众预期。要实现此前宣布的2009年17%的M2目标确有难度,对此,只能从扩大基础货币、提高货币乘数两方面着手。一则,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有准备金率、央行再贷款或再贴现、外汇占款、对政府净债权等。在明年外需疲软的背景下,外汇占款的贡献必然有限,除了货币当局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之外,显然财政部门更“积极”的财政政策也是必要的,因为这可以通过降低国库现金余额,间接增加央行对政府净债权,从而扩大基础货币。二则,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、超额和法定准备金率、存款定期化程度,可以看到,金融创新对这些因素有显著影响而增加货币乘数,由此,2009年清醒认识我国金融创新不足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的差异,适度加速金融创新改革也是有益的。 此外,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,也需要信贷供求因素的支撑。就近期来看,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信贷需求不足迹象。主要表现为,虽然近期货币政策不断放松,月度贷款增长也较快,但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局面依然延续,M1和M2增速都不断创出新低,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确实不看好,企业的投资需求和生产经营活动都在萎缩。而房地产、汽车等重要行业的低迷,也从整体上降低了信贷需求规模。 另外从信贷供给看,虽然近期商业银行为配合中央政策导向,出现了明显的信贷规模扩张迹象,但面临经济下滑的较大风险,其惜贷心理同样不容忽视。当然,只要政府投资扩张力度足够大且有相关政策引导的话,商业银行的“惜贷”行为不难得到缓解。 从货币金融政策的作用对象来看,应该根据其特点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例如,对于出口行业来说,近年来持续对“两高一资”领域的调控不应弱化,金融支持主要应针对符合结构优化方向的出口企业,除了增加信贷支持政策之外,还要依靠财税政策、各种融资创新手段来满足其流动性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为其提供金融支持、真正促进创业板市场发展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都是可考虑的选择。对房地产企业,我们认为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与本世纪初相比已经很有限,而且房地产市场调控还未到位,因此应避免大规模放松信贷约束,但可以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等多种工具来优化房地产金融结构。 当然,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肯定也会增加未来经济反弹时的不确定性,如银行再次陷入信贷扩张的怪圈、银行体系不良率的增加、资金流向此前的限制领域等,当然这些难以归咎于货币政策本身,而是在于中国经济中的某些“痼疾”。
|
相关评论:
①
|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糠醛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糠醛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糠醛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|
② |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糠醛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|
③ |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 |
※ |
联系方式:糠醛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:0771-6182190 |
|
|
|